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



人一辈子,忙乎到最后,都会发现,真正的幸福和逍遥,不是拥有富贵权势,而是身体没病,心里没事。
.
.
生活就像扫地,你若急躁,便尘土飞扬;你若平心定气,则万事通透。

在人生旅途中,行走步调太快,匆忙赶路,双脚触及地面的力度就会减轻,如此生活就会有失踏实,进而降低生活、成功的质量。

放慢脚步,戒除急躁,品读自己的内心,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方向。

你已小有成就,该学会珍惜

世界上的诱惑太多,我们在不断追求着美好的事物的过程中,总是得到后又马上被新鲜的事物吸引,如此往复。原本收获的喜悦都没有来得及享受,又踏上征程,累而不自知,于是心浮气躁、汲汲营营地追求。

其实,让自己的身心慢下来,细数自己的收获,慢慢品味已有的生活,就会发现慢下来才能真正享受生活,生命的质量在于“减法”,减去过度的欲望,珍惜当下的收获。

.

慢,才能保持生机

《道德经》中说,不知常,妄作凶。

人不能妄动妄作。世上许多人钻营忙碌了一辈子,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?到头来自己都搞不清楚。

《道德经》又言:“孰能安以久动之而徐生?”

真正的动,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“动之徐生”,心平气和,生生不息,而是建立在心静基础上的外在运动。在静到极点后,起动,动以后,则是生生不息,永远长生。

“动之徐生”,如果当作我们做人做事的法则,就是做一切事不暴不躁,不“乱”不“浊”,章法有度,慢慢来。

然而,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看着身边的亲人朋友,天天分秒必争,忙忙碌碌,事事穷紧张,不知是为了什么,在拼命玩命。每每用心提点,却遭嗤之以鼻,亲情与友情,在气急短促的情绪里,渐行渐远。

.

少就是多,满就是快

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少则得,多则惑”,“大器曼(慢)成”。

据说,曾国藩少年时乘夜读书,恰有一小偷在梁上,想等着曾国藩睡了偷窃。想不到,一篇文章反反复复的诵读,曾国藩就是背不下来。最终,小偷一怒之下跳下房梁,将这篇文章给曾国藩背了一遍,并且扬言:你这脑子,就不要读书了!

可见曾国藩资质平庸,但正因为他自知自己非聪明人,所以读书做事不求捷径,用最扎实的方法慢慢来!不读懂上一句,不读下一句;不读完这本书,不摸下一本书;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,绝不睡觉。

凭着这股学霸劲,曾国藩终于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
相反,那些有小聪明的人往往不愿意下苦工,做事总想找捷径,遇到困难绕着走,基础松松垮垮,结果平庸一生。

许多一路摸爬滚打中年有成的人说:

现在的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都想自己做老板,没有人静下心来好好做事了;

都想靠资源靠人脉的助力成功,没有人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能力了;

所有人都想一夜暴富,早就忘了“揠苗助长”的教训!

三年树一品,十年磨一剑。

年轻人如果学不会慢下来,就算看起来有成就,也不过像泡沫,风一吹就散了。

.

缓而图之,则为大利

孔子讲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说话做事,该慢下来的事情,就必须慢下来,扎扎实实地做好。

孔子一日曾与几位侍坐的弟子闲谈,让他们谈谈志向。子路性子急,孔子话音未落,他就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套。

可子路万万没想到,他这一通情感流露,孔子却反应冷淡。

孔子解释道:

“为国以礼,其言不让,是故哂之。”

不是说你讲得不好,而是你这沉不住气的劲儿,太不像样。

孔子一直强调“敏于行而慎于言”,遇事须机敏麻利,雷厉风行。

可讲话最忌“抢”,一定要思虑清楚,等时机恰当,再慢条斯理地说出来。

唯心神宁定,厚积薄发,才是收获大涵养,大格局的正途


---------
共1页

楼主:乐天(12001)
时间:2018-08-15 20:57:58
签名:今天终将成为昨天!
----------
-----------
暂未有人回复
----------

faceopen uploadopen
微笑哭泣 调皮脸红 害羞生气 偷笑流汗 我倒得意 眦牙疑问 睡觉好色 口水敲头 可爱猪头 YEAH玫瑰
选择照片
收藏
==帖子推荐==
----------
我的主页 乐天社区
返回乐天网
11月21日[四]14:57